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中国航天: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0-3-26    浏览次数:296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日前,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称中国航天)集中式财务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经过2年时间建设完成的中国航天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简称“EASI”)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EASI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航天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成功实施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中国航天进入了系统全面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这是记者从“铸造管理基石 助推航天腾飞——中国航天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据悉,我国军工企业将陆续通过信息化实现财务集中管控,这意味着他们将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推动管理上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

  “EASI系统既是一种技术创新的成果,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创新的成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表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一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大型军工企业,而目前我国军工企业面临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加强财务监管、防范风险的任务就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找到的解决方法就是信息化。该院总会计师吴江告诉记者,起初推动信息化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全都由自己大包大揽,所有软件自己搞,结果是并不专业;另一种是买专业的信息化软件,然而自己的业务流程体现不出来。企业在建设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要梳理财务管理流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完善改进管理的过程。

  在EASI的建设过程中,吴江亲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梳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对重大问题集中讨论、统一调度、统筹安排,最后建成了以全面预算管控为指导,通过网上报销系统打通了预算与核算环节,对核算业务进行控制,从而最终建立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闭环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全院及所属厂所等各级单位决策层和管理层集中控制、风险预警及决策支持的管理。

  我们现在从头到尾一套预算一本账。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实现了一管到底,信息挖掘很直观。吴江说。经过2年运行和建设,企业管理层充分感受到了EASI带来的管理上的提升。

  而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央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有869%的企业规范了管理流程,有752%的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有614%的企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表示,经过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两个阶段后,目前企业建设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财务集中管控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会计准则、内控、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业务和财务的统一管理将促使企业管理上一个台阶。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管控

  我就巴望着领导能赶紧建设会计集中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我就能从繁杂的数据查找、数据上报等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位普通的会计人的心声,但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会计人员而言,这已经成为现实。

  吴江说,此前虽然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是要形成财务报表,仍然需要人工投入,根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每到春节前夕对105家独立核算法人进行年终汇表时,会计人员一般要加班至少半个月时间,而且随着业务量与日俱增,光靠人力投入已经不行了。而EASI上马后,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把财会人员的生产力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智慧和精力放在后端的分析和管理上。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基础数据一样,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数据转换,现在做年终汇表只需加班2天到3天就可以了。

  EASI系统的总体架构有3层:战略决策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操作层。其中,网上报销模块将核算与预算相连,业务人员可以在网上报销模块中在线填写报销单据,主管领导、财务人员根据经费预算在线审批,审批完成后,网上报销模块通过接口自动生成凭证和预算执行数,实现整个报销管理流程的数字化,这也就大大提高了报销业务的效率。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将各个流程规范下来之后,就减少了各级管理、经营的随意性,而且,统一核算减少了多级核算制度标准不统一、核算政策掌握的随意性,并减少了合并报表时信息的层层衰减,有效加强了风险管控。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325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5
您是目前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