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时讯
年报话题:躲避“非标意见”
发布时间:2010-3-10    浏览次数:292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年报的审计工作为投资者在年报内容的准确、真实性方面把关,年报的非标意见让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无处遁形。虽然未被出具非标的年报也有可能被证明为伪劣产品,而对被打上非标印记的年报,投资者就需要审慎对待。

  截至39,在两市A股已经公布的319份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中,有13份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全部已发布年报公司总数的4%。其中,12份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份为保留意见,被出具保留带强调事项段无法表示意见的年报尚无。

  非标意见往往出现在资产质量差、经营微利、亏损公司的年报中。对这些公司来说,当年的盈利状况,盈利来源,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类型等,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相关公司有动力刻意追求年报盈利的性质和数量,不惜进行会计处理,或依靠非经常性收益来取得差强人意的业绩,这其中难免有违反有关准则的可能,自然也就容易招致非标意见。

  从历年的年报不难发现,非标意见总是在ST公司的年报中多发,二者有着明显的伴生关系。事实上,上述13份非标审计报告全部都出现在ST公司的年报中。

  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一直是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ST本身家底薄、问题多,持续经营能力飘摇不定,也常常成为非标意见的靶心。一些公司虽然经营上扭亏,但由于对外担保、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自身已无生产经营活动而重组方案尚待批准等原因,即便实现盈利,也会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并对投资者提示风险。

  例如一家公司从2006年到2009年连续四年实现盈利,但同样连续四年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意见称,由于该公司已无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生产经营业务,公司运转及盈利依赖政府补助,而其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实施尚需取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这些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当然,非标并非“ST专利。尽管2009年年报还未出现非ST公司的非标年报,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每年都有非ST公司被非标击中。其原因则往往在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讼等事项,对自身经营构成潜在风险或对公司的收益确认存在影响。

  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还需对其后续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也暗藏风险。例如,按照有关规定,一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标意见,上市公司可能在三年之内都不能进行除定向增发之外的再融资;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会将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作为前提条件,因而非标还可能导致股权激励可能无法实施。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年报非标并不一定会影响公司股价表现,尤其在2008年牛市环境中,年报非标公司股价翻倍的情况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ST公司的重组预期提高了这类公司的吸引力。而从投资的审慎原则出发,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报表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隐含着巨大风险,被披露出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这种带有赌博意味的投机行为风险极大。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3月10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5
您是目前第 位访客